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公告通知 > 正文
福建戏曲文化现象的启示
2016-04-05 07:45: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郑思楠

通今古之变谱华章

吴乾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福建本土戏曲剧种进京相继上演佳作,呈现艺术竞争的良性态势,看后耳目一新。

闽剧《贬官记》在近乎荒诞的演述中,加强喜剧色彩,发挥题材的潜能,以充分的自信构筑至高层次的艺术真实。

传统戏曲的整理改编是传承戏曲文化的有效手段,有两出戏各有巧妙的不同。莆仙戏《叶李娘》化腐朽为神奇,改变老本为封建道德树立典范的立意,明是非,扬正义,保留了叶李娘从容替死的情节,出色完成了大悲剧的结尾。闽剧《兰花赋》从传统剧目中选择、提炼、发掘出三个有典型性的官员,理顺性格脉络,完成了反贪守正的主体框架。重视历史感,不简单予以现实比附。

继承中国戏曲富于民间性的特长,以最广大的人民的道德观念加以品评,是值得发扬的尝试。芗剧《保婴记》重真情,扬友善,提倡心灵美,使人物走出困境,解决了种种难题。高甲戏《阿搭嫂》的同名中心人物,古道热肠,爱管闲事,排解了难缠的矛盾与纠葛,在奇思妙想中透露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丑中含美,丑外慧中。

梨园戏《皂隶与女贼》把两个平常不可能纠合到一起的人物,交融到一起,发挥了戏曲“无奇不传”的传统。一个劫富济贫,一个憨厚老实,性格差异极大,在押解过程中互逆而相知,最后便“生死相随侍”,真可谓匪夷所思,含非凡之情,透人性之理。

民族智慧之光依然照耀我们

麻国钧(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福建省艺术家们把上乘的艺术佳品带给我们。舞台上的人物,无论大小,无论轻重,无不活灵活现;台上的演员无论主次,无不认认真真,全身心地投入,唱念做打,一丝不苟;导演的舞台调度、节奏把握等,无不恰到好处,准确地演绎着作品;舞美设计以及灯光、服装等,在解读并展现作品的前提下,锦上添花。这一切形成一股股合力,共同铸就每一部艺术精品。

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人会意识到中国传统戏剧正面临着现代文明的挑战吗?还有人会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城镇化进程对传统戏剧所带来的冲击吗?似乎没有!

然而遗憾的是,在全国,在其他更加广泛的地域中,传统戏剧的现状并非如此乐观。

时下的城镇化在若干年之后将会在中国历史上造就怎样的结果?有待日后由历史做出回答。不过,无论如何,生在当下的我们,的确有责任保存、保护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部分,使之在新的时代继续存在,也使蕴涵于其中的民族智慧之光依然照耀我们,让真、善、美继续洗涤我们的心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