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公告通知 > 正文
福建戏曲文化现象的启示
2016-04-05 07:45: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郑思楠

戏曲文化的沃土

刘文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副所长):八闽大地是一块戏曲文化的沃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交融,我国最早形成的戏曲形式南戏在这里深深扎根,莆仙戏、梨园戏、潮剧等古老剧种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明末清初,由江浙传入的高腔、乱弹吸收福建本地的民间艺术,形成了大腔戏、小腔戏、四平戏、闽西汉剧等;在当地民歌曲调基础上受古典戏曲影响形成的闽剧、高甲戏、芗剧;在道教音乐、佛教音乐基础上吸收其他剧种影响形成的宗教仪式剧打城戏;别具一格的布袋木偶戏、杖头木偶戏;还有外来的京剧、越剧、黄梅戏、采茶戏等。

在某种意义上讲,一部福建戏曲发展史,是中国汉民族戏曲史的缩影。因此,研究中国戏曲史,你不得不把福建作为研究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福建戏剧界在戏曲研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如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掘的传统剧目,福建记录整理的戏曲传统剧本就超过1.65万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编纂《中国戏曲志》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是先行卷,又走在全国前列;本世纪初,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的工作仍然走在全国前列,不仅将福建传统戏曲剧种纳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将南音、木偶戏成功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从保护文化生态这一根本入手,建立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从语言环境、民俗信仰、审美取向等方面改善传统戏剧的生存环境,使福建戏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积累了不少很有水平的作品

路应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福建的戏曲不仅历史渊源深厚,而且新时期以来在新作品创作方面取得的成绩相当突出,积累了不少很有水平的作品。这批作品的思想内涵都很深刻,虽然不是取材于现代生活,但却做到了紧贴时代、紧贴民众,并塑造了一系列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写官场人物的《贬官记》、《兰花赋》,一系列官员形象的刻画都很有深度,不脸谱化,在歌颂清正廉明的同时,也写出了反腐斗争的不易。又如写下层人物的《阿搭嫂》、《皂隶与女贼》等,写出了小人物身上的闪光品质,人物形象不仅鲜活,而且可亲可敬。舞台艺术方面,这批作品的可圈可点之处也很多。很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这些戏都不搞华而不实的“大制作”,力量完全集中在人物内心的深入刻画和表演艺术的充分展示上,这是对戏曲的优良传统的发扬。情节精炼,舞台干净利落,虚实关系处理恰当,也都是突出的优点。音乐方面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唱腔安排妥帖,能细致抒写人物内心情感,同时也能保持剧种的独特风格韵味。配乐也很清爽,同时扩音恰到好处,没有震耳欲聋的“音响轰炸”。另外,这些戏的演员几乎都是中青年,形象清新,光彩照人,演出有激情,也能胜任繁难的唱念做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