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公告通知 > 正文
福建戏曲文化现象的启示
2016-04-05 07:45: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郑思楠

福建:戏曲文化版图的高地

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福建作为我国戏曲文化版图的高地,其优势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戏曲剧种的丰富和艺术积累的深厚。如果把有近千年历史的中国戏曲,粗略地分作老、中、青三代,都可以从福建找到有代表性的剧种,而由于生态环境、风土人情、音乐与语言等的不同,又保持着它们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其二,创造力的旺盛,尤其在戏曲文学上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新时期以来,如王仁杰、郑怀兴、周长赋等剧作家的一批优秀作品,可以说是这块戏曲高地的“峰峦”。现在他们也为其他省市的戏曲建设提供支援,使福建成了戏曲文学的“输出省”。福建戏曲随着文学的腾飞,表演艺术传统亦被激活,并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舞台艺术精品。

其三,福建戏曲的艺术成就是同理论成就分不开的。理论上的代表人物就是王评章。他既从剧作家、表演艺术家的成就中得到启迪,同时,他又是剧作家、表演艺术家的实践活动最热情的观察者、总结者、揄扬者、指导者。他的论文集《永远的戏剧性》,有不少理论创新,是对福建戏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全国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戏剧遗产继承与发展的范本

谢柏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福建传统戏剧在其传承过程中所树立的标杆性意义,大致体现在如下方面:

福建的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南音等一批古典剧种与曲种,作为唐宋戏剧的“活化石”,早已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就闽剧此次进京演出的剧目而言,基本上都是近些年来整理改编和最新原创的剧目。传承是为了发展,而合理的发展就是最为有效的传承。从陈仁鉴、王仁杰、周长赋到郑怀兴等剧作家的创作路数而言,他们既是传统戏剧的继承者,又是脱胎换骨、点石成金的发展者。

从表演形态上来看,福建诸多古老剧种的历代演员,大都遵循了古代演剧的基本规范。类似《叶李娘》中旦角高难度表演动作的独特性与丰富性,类似高甲戏中较为突出的彩旦表演的表情系统与动作语言,既是唐宋戏剧扮演体系的当代传承,又是历代以来借鉴了祭祀科范、地方歌舞、提线木偶表演的综合艺术之呈现。近些年来,福建梨园界在表演方面师范古意而熔铸风格,在知名演员与表演风格上有了整体性的建树,形成了一个较为强大的表演艺术方阵。诸如曾静萍、周虹、李敏、陈乃春等人,在福建和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