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传承保护 > 正文
莆仙戏人才的摇篮 四十年,莆田艺校盼“破茧”
2018-07-20 来源:海峡网 责任编辑:黎晶瑛

戴福洲师傅教学生靓妆科介。

困局:人才断层

6月29日晚,莆仙戏传统剧目《状元与乞丐》在香港大会堂剧院里上演。据悉,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携两个全剧及莆仙戏传统折子戏前往香港,参加第九届香港“中国戏曲节”。现场火爆,热闹非凡。

7月3日一早,在仙游县莆仙戏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演员就开始排演剧目了。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仙游县莆仙戏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及仙游县鲤声剧团,是莆田市艺术学校莆仙戏人才的主要输出地。自1979年《春草闯堂》赴京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荣获创作、演出一等奖后,至今,仙游县鲤声剧团挑大梁的依然是当初那一批人马,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50多岁。这几年,如有重要剧目排演,他们仍需上台。

“年轻一辈,比如莆田市艺术学校2007届毕业分配到仙游县鲤声剧团的演员,呆了6年,因觉得未来希望渺茫,好几个我们看着能用的人才流失了。”莆仙戏老艺人杨洪赴说,以戏培养人,进步是最快的,但年轻一辈缺乏锻炼机会,演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莆仙戏面临着人才严重断层的问题。

杨洪赴今年已经69岁。莆仙地区尚有老艺人约50名,多数都近80高龄。莆仙戏人才培养,最突出的问题是需要和时间赛跑。学习莆仙戏,初中前开始学习最佳,因为青少年柔韧性好,学习能力强。学到十六七岁,分流到各个剧团,需要15年以上的历练,才具有丰富的经验。而那时,也是他们艺术生涯的黄金期。

学校方面,日常教学需要固定的师资,但演员又需要经常下乡。莆仙戏演员的艺术生命有限,而艺术学校表演专业的老师又需要年轻化,这是一个冲突。

由于莆仙戏戏曲表演老师紧缺,退休后的杨洪赴前几年被莆田市艺术学校聘去教授武生这一行当,结果半年下来一身病。对年轻人而言,学习莆仙戏也需要强健的身体。“一有排演,就要进行超过12个小时的舞台练习,挥汗如雨,身体素质往往受到挑战。”仙游县鲤声剧团团长傅丽云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