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子班”和“青年团”抓起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彦
多年来,陕西省在繁荣发展秦腔和地方剧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省委宣传部实施了重大精品扶持项目和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省文化厅也开展了重点剧目、剧本扶持政策,陕西的戏曲创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加工整理传统剧目,复排推出了《三滴血》《双锦衣》《游龟山》等一批经典剧目;新创了《杜甫》《凤鸣岐山》《大秦将军》等一批历史剧目;创作排演了《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柳河湾的新娘》《秦腔》《西京故事》《带灯》等一批现实题材剧目,在全国形成了一定影响。近几年来,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连续四年入选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后赴广东、福建、海南、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江苏、黑龙江等省和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以及陕西本土的百余所高校演出,自投排至今,5年间演出已近500场。同时,成长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目前陕西“二度梅”获得者有两位,“梅花奖”获得者有25位。
近年来,陕西着眼长远发展,在戏曲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工作。(1)助推优秀人才的成长:2014年在景俊海同志的倡议和推动下,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启动了“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选拔百名左右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人才,每年财政出资500万元,对这些人才进行长期扶持培养,为我省各个艺术门类输送了一批新锐人才。其中,戏曲方面18人,是仅次于文学人数的第二大门类。(2)加强后续人才的储备。各院团采取多种措施从孩子抓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多年来坚持“从小培养、长期培养、持续培养”的理念,从200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两届演员训练班,10年一届,2003届120位学员毕业后,已整体编制为小梅花秦腔团,目前,这个团已拥有演出剧目50余台,年演出200余场,业已成为陕西戏曲事业的重要力量。2013年又招收了118名,目前正在学习培训中,计划7年后,再完整建制一个青年团。安康市开办了汉调二黄“童子班”学员培训班,汉中开办了“汉调桄桄艺术班”,商洛市成立了商洛学院戏曲学院等。这些措施为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培养了好苗子,打下了可持续的基础。
为了提高演出质量,锻炼人才队伍,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艺术院团坚持长期不间断的演出,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的演出品牌,激活了秦腔在城市潜在的演出需求和市场空间,满足和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1)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开展“西安天天有秦腔”演出活动,依托自己的四个演出团,除剧场安排临时任务,剧目演出轮替之间必需的彩排、装台时间外,戏曲研究院剧场基本上保持了每天晚上都有戏曲演出。至今坚持9年,培养了大量戏曲观众,成为一个响亮的都市戏曲演出品牌。(2)渭南市秦腔剧团自2007年创立了“周末一元剧场”活动,即每个周末组织一场以全本大戏为主的文艺节目,象征性地收取一元钱票价。不仅救活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剧团,也实现了政府、企业、剧团、观众多方互动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