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肩膀戏
2015-08-19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基本内容:

肩膀戏表演形式独特。表演时,3—6岁的小演员站在成人的肩膀上表演剧中人的角色,负责唱腔、手部和头部动作,脸部表情也随剧情而变化,边唱边舞煞是可爱,成人则根据剧情负责台位变换和腰、腿部动作,或走或立或跪或转,上下俩人配合默契,表演细腻,形态逼真,享有“活木偶”之称。

肩膀戏表演剧目繁多,有传统的《小花牛》、《补缸》、《花子过关》、《姑嫂打渔》、《卖草垫》等戏,近几年也表演了创作,改编的一些剧目,如《猪八戒巡出》、《济公扮新娘》、《八仙聚会小吃城》等。

肩膀戏唱腔多为民间曲调,经常用的有“花鼓调”、“调兵调”等,后来也吸收南词和土京戏的音乐曲调,如“南词北调”、“二簧”、“西皮”等,使音乐唱腔更为丰富一些。这几年有的剧目以现代音乐融入,效果颇佳。

肩膀戏伴奏乐器有京胡、二胡、三弦、月琴、唢呐、笙、笛子等,每个剧目均定有主奏乐器,一般以京胡、唢呐、笛子为主。打击乐有硬鼓、大锣、二锣、大钹、二钹、木鱼、打板等,锣鼓经与京剧相似。

肩膀戏剧目的脚色一般不多,大多演些文戏和生活小戏,由于它是由小演员和成年人配合表演的一种艺术,很难表现人物众多,排场庞杂的大戏和武戏。近几年也尝试三、四十人的队列表演,效果尚可。以上表演活动可走街串巷,也可参加庆典,赛事、商务、旅游等活动表演,则可在舞台和其他开阔场地进行。

传统的肩膀戏,一般以戏班为单位,每班约20余人,其中小演员3—4名,成人演员6—8名,乐队10余人。每逢春节、元宵、迎神庙会等民间传统节目和喜庆都要进行踩街表演。近年来,参加赛事,庆典、商务、旅游等活动演出,则按剧目组队,取消乐队现场伴奏改为事先录制的CD或磁带伴奏配音,减少人员费用。制品及作品等相关器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