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高甲戏
2015-06-10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制品及作品等相关器具:

高甲戏大体上和其它戏曲一样都是由演员化上戏曲妆,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配合乐器与锣鼓,再加上舞美灯光。表演的程序也和其它戏曲大致一样。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如丑角的化妆鼻梁上经常打上“豆干块”,这是根据人物的性格、人品、身份而定的。女丑则于额际扎黑纱巾或黑色昭君眉,用假发代替真发,尾端打个结或挂个“羊角髻”,插上鲜花或用红色自制的扎花,面敷浓粉,两颊各涂胭脂一团,嘴巴的周围还点个黑痣。

高甲戏的脸谱色彩对比比较强烈,用色也丰富,有黑、白、红、黄、绿、青、金等色。脸谱大都表现不同人物性格和面貌特征。扮演跳加官、土地神、鬼怪等使用面具。若扮演鬼魅都在鬓角处挂金纸剪成的长串纸条。扮演鬼怪者,要咬“猪哥牙”,表演时用嘴咬牢猪牙根,让牙尖从嘴里露出。猪牙还可以全部含在嘴里,不影响唱念,有耍特技者,能时而伸展,时而隐没,变化自如。

髯口有大胡、开口、三杯、四喜、五柳、短胡、角须及一些小型的改良须,最有特色的是自制的丑角小巧八字短须,用时夹在鼻中隔,表演灵活风趣。

服装有五通五甲之称,有黑白红黄青五色。“通”,绣有全金或全银的凸龙;“甲”,用铜片制的护心镜或绣有狮头等图案。生角和旦角的服饰多为用正色和和偏明色绣有花卉、翎毛和其他动物。员外穿素头架加贴背,贴背绣的花纹与夫人帔相同,有团鹤团寿团花等。旦服有袄裤、袄裙、短褂、小姐帔、青衣、夫人帔。老生和老旦穿的是正色的偏暗色。女丑常穿大红袄,配上黑裤或黑裙,脚穿红色公鸡鞋,

有时还加上木制高跟。还有短衫丑穿大头衣;官家花花公子穿红头架;英雄豪杰穿白头架。

盔头有帅盔、“墨斗”、帝帽、金雕、侯帽、战巾、小监帽、中军盔等。旦角的冠饰则根据身份而异,有五凤、七凤、凤冠、珠冠、平天冠等。靴鞋有帝靴、黑靴、虎仔靴、男女踢仔靴、武打鞋、云鞋、黑鼻鞋、绣鞋等。

高甲戏常用的道具有文房四宝、銮仪器仗、刀枪旗帜、公堂刑具、神佛祭品、天幕景片以及水旗、车旗等,此外还根据剧目朝代的特殊要求,制作了一些新道具,如铁制的刀、剑、关刀、叉等,经过艺术加工,追求地方色彩和形象的逼真。

传承谱系:

高甲戏原称戈甲戏,是由“宋江戏”发展起来。高甲戏的渊源已久,然而,因缺乏文献记载,臆测推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中叶,闽南地区的高甲戏已非常兴盛,班社林立:仅晋江、南安两县,就有近百班,因此传承谱系的起始也由此渐为清晰。但尽管如此,这些传承谱系因年代久远,因而所编所撰也仅是一家之言。

较有名气的有:“福良兴”(1902年)、“福荣兴”(1902年)、“金成兴”(1910年)、“新福和”(1913年)、“福庆兴”(1915年)、“福美兴”(1915年)、“福泉升”(1915年)、“吕宋班”(1922年)、“福金升”(1922年)、“福庆成”(1924年)、“金福兴”(1924年)等。

闽南地区(晋、南、惠、同、永、德)约有从艺高甲戏人员2500人以上,而且名伶辈出,享有盛名。自民初以来,大概的传承谱系如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