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高甲戏
2015-06-10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三、表演艺术

高甲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剧目到音乐唱腔、表演艺术都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并且化彼为已,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

高甲戏的脚色行当形成,应分为“宋江戏”和“高甲戏”两个阶段。

高甲戏前身为宋江戏,多演武戏,脚色初有行当之分,却不甚严格,有的以脸谱划分,有“黑脸”、“白脸”、“红脸”、“花脸”、“竖眉”等,但也有生旦、丑各行,这种分行,多受提线木偶和掌中木偶的影响。

高甲戏兴起时,行当体制逐步完善,有生、旦、北、杂四大行,后期又称生、旦、北、杂、丑,“丑”行从“杂”行中分出来。

高甲戏的丑角艺术,独树一帜。它活泼风趣,幽默滑稽,舞蹈性强,门类繁多,有“公子丑”、“破衫丑”、“短衫丑”、“官袍丑”、“傀儡丑”、“拐杖丑”、“武丑”、“夫人丑”、“媒婆丑”等等。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的名老艺人陈宗熟、林赐福他们分别所创立的“提线木偶丑”和“掌中木偶丑”。

“提线木偶丑”在闽台称为“嘉礼丑”。它以夸张、变形的动作展现人物形态。举手投足,皆模仿提线木偶,表演特点机械而富有节奏

感。双臂关节屈曲成“巾”字形,肩如悬挂,头摆左右,掌出两指,提足僵直,行踏节奏,落脚有声。其形式多为官服丑、老丑所采用。 “掌中木偶丑”又称为“布袋丑”。它的表演幅度较提线木偶小,但很细腻灵活。形态是:肩紧缩,臂僵直,腰微弯,掌张开,步如点鼓,头若摆钟。唱念既仿掌中戏腔调,又重在体现人物个性,其表演形式多为破衫丑所采用。

高甲戏的丑角表演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表演艺术,并由此涌现出一批以柯贤溪、陈宗熟、林赐福、许仰川等为首的高甲戏丑角表演艺术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