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演出团体情况
清末民初,高甲戏崛起之后发展很快,一时戏班如雨后春笋。仅晋江、南安两县就有上百个戏班。
高甲戏不仅在闽南很盛行,而且在海外也有较大影响。清道光十四至二十四年(1834-1844),高甲戏“福金兴班”首次赴泰国、安南(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演出。之后,有16个戏班
扬帆出海到东南亚各国演出,足迹遍及台湾省、港澳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地。菲律宾、新加坡的华侨及台湾、金门也成立了高甲戏班演出。
建国后,由于党的关怀和重视,高甲戏得到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一些戏班进行优化重组,先后成立了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晋江县高甲戏剧团、南安县高甲剧团。与此同时,“金莲升班”带一批优秀艺人到厦门、石码巡回演出,并在厦门市成立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紧接着惠安、永春、德化、安溪、大田等县也先后成立高甲戏剧团。
“文化大革命” 中,高甲戏剧团全部解散,艺人被迫转业或回乡务农。粉碎“四人帮”后,各地高甲戏剧团相继恢复。然而,随着社会变革,高甲戏观众锐减,闽南地区原有的高甲戏专业剧团,现在只剩下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泉州高甲剧团、晋江高甲剧团、安溪高甲剧团、惠安高甲剧团、永春高甲剧团6个。虽有业余剧团百余个,却是举步艰难。台湾、金门等海外高甲戏班也都解体。
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的前身是高甲戏班“天福兴”。1931由金门和同安莲河的艺人组建而成,取名“金莲升戏班”。 30-40年代高甲戏的发展出现鼎盛时期,各班社自由竞争,以艺取胜。先后涌现十大虎班,称前五虎和后五虎。“金莲陛”则称“龙班”,故有“一龙破五虎”之说。1953年戏改成立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该团是闽南地区的名牌剧团、老牌剧团。70多年来,剧团名伶辈出,其中被誉为闽南“四大名丑”该团就占有两席之地,创立的“布袋丑”表演和“提线傀儡丑”表演,成为高甲戏剧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发掘、创作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目《审陈三》、《金刀会》、《上官婉儿》等,受到艺术界的瞩目,在国家级、省级戏剧会演中分获多项奖。《金刀会》曾被文化部选调晋京参加建国五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近年来,该团培养造就了许多艺术人才,在全国及福建省艺术比赛中荣获许多奖项。且培育出厦门自己的第一朵“梅花”,拥有高甲戏剧种唯一的“梅花奖”获得者。剧团许多优秀演员、优秀剧目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以及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走遍中国”、“名段欣赏”等栏目上亮相。曾应邀赴菲律宾、香港等地演出,引起了轰动。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4年以戏为纽带,叩开了关闭45年的金门。 这是福建省第一个赴台湾演出的艺术表演团体,也是大陆演艺团体第一个到金门演出的剧团,被台湾称作“厦门叩开了关闭45年的金门”。在台湾、金门等地巡回演出两个月,演出45场,场场爆满,是大陆演艺团体在台演出场次最多的剧团之一。由于在对台文化交流中表现突出,被文化部通报表扬、受到国台办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