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芗剧
2015-06-10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30年代前后,歌仔戏开始和向闽南五县与七县地域纵深发展,林文祥与陈瑞祥、吴太山、邵江海等人成为传授歌仔戏的中坚力量。1930年至1932年期间,他先后到过同安藩涂北厝、瞿宅、顶溪、后社、红龙、屈东等地传授锣鼓阵和歌仔

馆,后经藩涂歌仔馆主持人林亦乐的推荐,林文祥首次到石狮小丽金七子班教授歌仔戏,之后又受到安海大宅乡七子班传授,晋江地区小梨园七子班转习歌仔戏的风气由此而发,其中离不开林文祥等人的传授。在漳州龙溪一带,小梨园七子班转习歌仔戏聘请林文祥去传授的还有石码的“金瑞春”班、浮宫的“宝德春”班、漳浦的“新玉顺”班等;到子弟班教习歌仔戏的还有浒茂城内、海澄锦田、北溪头围仔内等三个主要戏班,他们从林文祥、邵江海、吴太山等人习到歌仔戏后转而到内地长泰、华安、南靖等地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邵江海为首的艺人们创作了杂碎调和改良戏,林文祥积极配合邵江海先生。1941年在协助邵江海改编《雪梅教子》这出戏里的训商辂唱段,林文祥创作了叠板杂碎调什一字句句式,成为当时艺人们轰动一时的佳话,什一字句的创作,进一步丰富了杂碎调的表达功能,是使杂碎调迈向板式变化的成功范例。1942年,国民党政府漳州社会服务处为了排演14台子弟戏,聘用林文祥先后到新艳春班、丽华班教戏,林文祥在排演《孟丽君》十二本戏中,大量运用了杂碎调为主要唱腔的曲调,获得好评,历史证实了林文祥在协助邵江海创立杂碎调体系的改良中,言传身教,做了大量普及和提高的工作,这一点历史功绩,邵江海先生在其晚年的回忆中也给予充分的证实肯定。

解放后,林文祥先生受聘在龙溪地区芗剧团和地区艺校任教,传授芗剧的传统艺术,先后参予指导了《加令记》《逐荷志》《碧水赞》《南方来信》等多部芗剧音乐设计工作,对芗剧音乐的推陈出新起了很好的示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