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串仔吹牌曲:串仔曲主要来自锦歌,十八音里的丝竹管弦曲和南词、梨园、高甲、潮音、京剧中的小曲,在剧情中作烘托、间奏,换场使用,渲染剧情。常用串仔曲有64首,主要有“银钮丝”、“小洞房”、“小开门”、“万年欢”、“园林好”、“水底鱼”、“潮州串”、“到春来”、“拜佛经串”、“尝宫花”、“太子游”、“彩尾串”、“许马颂”、“捉鸡串”等等。芗剧的吹牌曲基本沿用京剧,分大吹和小吹两种。大吹多用于宫庭、武戏场面中开道,配予大介渲染庄重、热闹的气氛;小吹多用于家庭、民间中的热闹、欢快情绪,并配予“小介”。
7、锣鼓经介:芗剧中锣鼓经介使用基本沿用京剧,锣鼓经字谱与京剧相同,但其中有部份则出自客家音乐里的锣鼓节奏,如“七字仔插介”、“采茶调插介”、“大调”、“倍思插介”是有别于京剧锣鼓经介的民间乐舞节奏。常用锣鼓经介有50首左右,主要有“马龙头介”(多用于七字仔起引扦介),“凤尾介”(一般用于青衣,老生唱七字仔之前的预备动作);“水底鱼”(用于出场、禀报、走路、过场)。“金加冠”(配合动作如爬山、涉水、过桥等);“火炮”(用于上下场动作、换场);“节节高”(用于出场整冠、亮相、思考等);“扑灯蛾”(用于做、打口念白之中)等等。
三、芗剧的表演:初期只有小生、小旦、小丑。有“前台不离生、旦、丑,后台不离尺工六”之谚。后随着演出剧目的扩大,吸收了四平、汉剧、乱弹、京剧的表演,出现了生、旦、净、丑四行旦,分工逐渐细起来。如:
生行:①有文武小生。小生又分苦生和笑生。苦生如《白蛇传》中的许仙,笑生如《陈三五娘》中的陈三。武生如《薛丁山征西》中的薛丁山。②老生,如《狸猫换太子》中的包拯。③武老生,如《薛仁贵征东》中的薛仁贵。④贴生(又称三脚生)如《二度梅》中的陈春生。
旦行:①苦旦(又称青衣)如《孟姜女》中的孟姜女。②闺门旦,如《陈三五娘》中的五娘。③花旦,如《二度梅》中的邹云英。④贴旦(又称三脚旦)如《山伯英台》中的英台嫂嫂。⑤女间旦,如《二度梅》中的翠环或童年女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