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泉州打城戏剧团(1990年2 月)
班主:吴天乙
指导老师:洪球江
濒危状况:
1、非打城化现象。泉州打城戏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鬼神信仰以及所从事的法事活动,与当今社会推崇的无神论的主流理念相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政府曾将一大批打城戏名老艺人组织成立“国营泉州市打城戏剧团”,这一举措无疑保证了大多数大多数打城戏艺人们的生计,为打城戏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但同时也对上演的剧目作了明确的限制,一批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剧目在禁演之列。这种礼乐分离,取乐弃礼的做法,客观上为日后泉州打城戏的非打城化埋下了危机。
2、被其他剧种同化的现象。打城戏的主要演出市场来源于民间宗教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上演出政策对民间祭祀旺季的设限(每年农历七月“普渡”期间禁戏),打城戏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生存空间,在剧目和表演上向其他剧种靠拢,这使得打城戏被高甲戏同化现象日益严重。
3、传统剧目的遗失现象。经历了“文革”的冲击,许多传统剧目已失传,能出演传统名剧的艺人已是所剩无几。会“开大笼”的老艺人更是凤毛麟角。4、人才的流动与流失现象。由于目前泉州地面上的3个打成戏剧团均属于民营剧团,收入并无保障。加上泉州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与其他行业相比,打城戏演员的收入并不高。因此不少打城戏演员纷纷改行或跳槽其他剧种。1990年2 月开班培训首批的20多位打城戏演员如今只有极少数还有参加演出,大多数人都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