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乐方面:
1、声腔:属“板腔体”剧种。以西皮、二黄为主,兼用部分昆腔、高腔、吹腔、南词北调,并吸收了大量在闽西、南广泛流行的民间小调和佛、道教曲调(如:跳海青、打莲池等)。其中“二黄、西皮”(本剧种称“南、北路”)旋律的基本型态,因长期受闽西民间音乐和按本地方言的声调正字行腔的创腔影响,从而产生了具有本剧种特色的有别于其他皮、黄剧种的闽西汉剧皮、黄声腔。如:西皮“马龙头”(渐快后,称为“退板”),不但板式结构与众不同,而且有它特定的“上、下韵”,其基本旋律,不仅在京剧、湖北汉剧的西皮腔中找不到,其它皮黄剧种(含广东汉剧)中也是没有;西皮“花二六”也是本剧种特有的唱腔;再如:本剧中红净、黑净的皮、黄腔,老艺人称它“五六调”,即“徵,羽”两音在行腔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或者说,是该声腔中的“浓色彩音”),更有别于京剧、湖北汉剧中“铜锤”唱腔,与广东汉剧中的红净唱腔亦有明显的区别。昆腔、小调等兼用声腔(主要用于折子戏或特殊剧目)经过艺人们的加工、改造,也显本剧种特色。如《昭君和番》,有人说它象“昆曲”,与龙岩、漳州“赣派南调”中的“昆腔”同名曲目亦有相同之处,但它那复杂的“变凡换宫”手法和“板后开唱”的曲式结构形式却是闽西汉剧历代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的创造。它与广东汉剧的同名曲目所用的唱腔也有明显区别。
在闽西汉剧声腔中,红净的唱腔最具特色。它用真假嗓结合的演唱方法(老艺人称它为“雨夹雪”),强调鼻腔与后脑共鸣,嗓音清纯洪亮、行腔舒展、雄浑,刚柔相济,这种唱腔全国少见。它与广东汉剧亦有不同,闽西汉剧多用“五六调”,广东汉剧则多用“老生腔”与“五六调”结合。以本剧种著名红净艺人邓景舟的演唱最为悦耳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