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泉州傀儡戏(提线木偶戏)
2015-06-10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传统“傀儡调”习惯称为“过曲”的,往往即是“联套”部分。在“傀儡调”中,“联套”一般都由两支曲牌和“尾声”组成,个别的也有由三支曲牌和“尾声”组成的。如〔一封书〕〔胜葫芦〕过〔尾声〕,〔步步娇〕〔园林好〕〔五供养〕过〔尾声〕等。

在传统“傀儡调”中,虽无“专用曲牌”的具体称谓,却有“专用”性质的曲牌存在,也即那些不能与其他曲牌联缀成套,而只能由其本身曲调叠用若干支曲文的曲牌。演唱叠用曲文,其性质就是重复“前调”。传统“傀儡调”的此类曲牌,占有相当数量。如常用的〔出坠子〕〔西地锦〕〔地锦裆〕等。

大量采用“帮腔”,也是“傀儡调”的一大特点。帮腔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有特色的几种帮腔形式是:

1、全曲首尾及每句曲文末尾都使用帮腔。如〔洞仙歌〕〔兆志岁〕等。特别是〔兆志岁〕,全曲首尾都在“南无阿弥陀佛”的“帮腔”之中。

2、全曲末尾都带“唠哩口连”,俗谓“口连尾”。帮腔的曲牌,既有慢词,也有过曲,并且包括多种撩拍类型。大致而言,慢词“口连尾”皆非散板,一般都是三撩或一二的撩拍类型。

上述所列,只是一小部分曲牌和若干撩拍类型的“口连尾”而已,很难概括“傀儡调”使用“口连尾”的全部特色,只能说是以斑窥豹。在“傀儡调”中,绝大多数“口连尾”,虽然在结构上并不属于“尾声”范畴,但又似乎可以作为“尾声”看待。这种使用“口连尾”的表现形式,在传统“傀儡调”中是带有普遍性的。

3、还有个别曲牌的帮腔部分,显系是由“口连尾”变体而成。如〔摇船歌〕和〔金钱花〕的“咳啰口苏”,〔三仙侨〕的“弄口连柳”,以及〔寡北〕的“哩口连花”或“哎啰嗬”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