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表演
歌仔戏的历史不过百年,它的音乐以及唱腔有自己极其独特的韵味。歌仔戏大量吸收了其他剧种的表演艺术,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正是歌仔戏的表演艺术的特点,它的“融汇百家,不拘一格”而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风格。
歌仔戏原先只有小生、小旦、小丑,后来吸收了其他剧种的因素,行当也随着增多,分工也更细,分为:生、旦、净、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歌仔戏的角色都是由女演员扮演的,子都美,汉中春,云中子,冲霄凤,赛月金,锦上花,月中娥等,这些女艺人在当时歌仔戏舞台上都是名噪一时的女艺人。
歌仔戏吸收了其他剧种的表演艺术,进行再创造再发展,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表演程式。如指法有:小旦到目眉,小生到肚脐;眼功有:指出手中,眼随指走;眼出情,指出神等功法要领和总结。
3、舞台美术
歌仔戏的舞台美术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歌仔戏多在谷场、庙埕演出,时称为“落地扫”,演出舞台的设置就一桌一椅,没有其他装置。进入城市后的歌仔戏其服饰、头盔基本上承袭了京剧的衣籍制,化妆(包括脸谱)大都搬用京剧的那一套,也开始使用画布布景。新中国成立后,净脚仍延用京剧的脸谱,而其他行当则大多改用越剧化妆风格。服装、道具、布景等方面则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艺术特点,把他们的的精华聚于一身。
制品及作品等相关器具:
一、 剧本作品
歌仔戏的剧目十分丰富,已挖掘的传统剧目九百八十四个,已记录四百一十个。歌仔戏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现代观众的需要,创作了许多的现代戏。
剧目表:
传统剧目:《三家福》、《火烧楼》、《李妙惠》、《李三娘》、《秦香莲》、《山伯英台》、《白蛇传》、《吕蒙正》、《安安寻母》、《杂货记》、《六月雪》、《陈三五娘》、《五子哭坟》、《詹典嫂告御状》、《周成过台湾》……
新编历史剧:《逐荷记》、《黄道周》、《满江红》、《闽南小刀会》、《羯鼓汉箫》……
新编现代戏、古装戏:《双剑春》、《郑成功》、《紫燕双飞》、《邻里之间》、《碧水赞》、《龙江颂》、《沉船》、《天螺姑娘》、《结冤、解怨》、《侨女英魂》、《台民泪》、《戏魂》、《丝帕姻缘》、《侨乡轶事》、《月食》、《豆棚古话》、《琼花》、《邵江海》、《双考》、《破狱记》、《渔岛渔民》……
二、 乐器 分文乐、武乐二种
文乐:壳子弦、六角弦、大吹、大广弦、笛子、鸭母笛、月琴,北三弦,小唢呐等;武乐:板鼓、坚板、倒板、通鼓、双清、小锣、小叫、响盏、双铃、大钹、小钹、正锣、大锣、钟锣、云锣、虎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