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尹派越剧艺术
2015-06-08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历史渊源:

尹派越剧艺术形成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当时的上海越剧名家云集,各领风骚,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赢得市场的需求,尹派越剧艺术在激烈的艺术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不断充实、丰富、完善,基本上形成了质朴高雅、逼真传神的表演风格和洒脱流畅、醇厚隽永的唱腔特色。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沙漠王子》、《浪荡子》、《秋海棠》等,突出塑造人物形象,强化舞台艺术的综合性。其中《沙漠王子·算命》、《浪荡子·叹钟点》等脍炙人口的唱段流传至今,久唱不衰。到了五、六十年代,尹派越剧艺术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代表作有《玉蜻蜓》、《信陵君》、《何文秀》、《红楼梦》、《盘妻索妻》、《西厢记》、《屈原》、《江姐》等,无论是表演、唱腔还是舞台综合艺术都更趋成熟、完美,标志着尹派越剧艺术已经形成自成体系的表演风格。

尹桂芳不仅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尹派越剧艺术,而且在1946年创建了闻名遐迩的芳华越剧团。由于众多越剧名家加盟,其阵容之强、声威之大,使上海广大观众为之轰动,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越剧表演团体。1959年,

芳华越剧团从扬名大上海到移师闽江畔,尹派越剧艺术在八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至上个世纪80年代,遍布全省各地的专业越剧团有20多个,使越剧成为仅次于闽剧的第二大戏曲剧种。由此可见,尹派越剧艺术在福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拥有相当数量的观众群体。1979年,芳华越剧团重建后,更为注重传承和弘扬尹派越剧艺术,花大力气重排《何文秀》、《盘妻索妻》、《红楼梦》、《玉蜻蜓》等传统经典名剧。尹桂芳当时虽然已不能登台演出,但她身残志坚,致力于培养尹派越剧艺术接班人,使之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基本内容:

纯朴隽永、低回流畅、独具一格的唱腔和朴素逼真、高雅脱俗、精湛细腻的表演技巧,构成尹派越剧艺术的基本风格。

尹派越剧艺术的唱腔调门不高,在曲折低回中别具神韵,无论在曲调上、演唱上,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最能代表其风格特色的曲调,有下列三个方面:

一、起调

尹派的起调一般是落到低音3,再根据不同人物、不同情感而发生变化。这种落低音“3”的起腔,旋律线通常由滑架音3561653起伏构成,显得音色柔和、表情深刻、韵味醇厚,这是典型的尹派起调。

享誉海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就是根据尹派唱腔起调创作而成。

二、独有的“掼腔

尹派的清板掼腔与众不同,往往将上句尾音节奏推迟到小节的第二拍,把越剧清板掼腔常用的落音6作为打腔装饰,尾音则代之以5音,常常构成5起5落的绕5旋法。曲调多有缠绵婉转的感情色彩。除此以外,一些混

板上句的句逗落音,也常出现这种以5音代6音的旋法,上下句都是落5,但节奏位置不同,稳定性也不同。这是尹派唱腔独特的风格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