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屏南四平戏
2015-06-08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墩、陆地、茗溪、富竹等村以及宁德嵋屿、洋中、周宁、政和等乡村教演四平戏。到这一时期,屏南及周边县共有数十个乡村办起了四平戏班。这是四平戏最为繁盛时期。清咸丰年间贡生黄正绅,因慕龙潭四平戏,特地携儿从旧城所在地双溪镇,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来到龙潭村看戏,并留下一首《龙潭村观剧赠陈陶川茂才》诗:“到门溪水响潺潺,一榻全收四面山。佳景乍经当驻足,故人相见况开颜。欢筵鸡黍叨元伯,舞榭钗裙讶小蛮。喜得从行二三子,归途也学唱刀环。"可见四平戏唱腔、表演是很有特色而引人入胜的。    清末至民国初,随着乱弹兴起,四平戏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很兴盛,如这一时期的“合兴班”(锤子班),长年在外演出,足迹遍及闽、浙、赣三省,是当时很有名望的著名四平戏班社。同一时期闽东、闽北的北路戏、平讲戏都尊称四平戏为“老戏”,并流传着这样一些民谣:“看戏屏南班,下酒老鼠干,零吃地瓜干,配粥豆腐干”;“会溪出瓷瓶,龙潭好四平”;“玉洋出茶瓶,忠洋出贵人,龙潭出四平”;“皇帝有朝廷,龙潭有四平”;“龙潭出戏班,唱戏很大声,出班去做戏,夜夜睡大厅。”     解放后,屏南四平戏又有新的发展,1958年,龙潭村首次发展女演员,改变了由男子统治舞台的局面,为四平戏流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1963年,屏南县文化馆组织四平戏老艺人口述并记录四平戏传统剧目30多本上缴省艺术研究部门。1982年8月,“福建省庶民戏历史讨论会”在屏南召开。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江西、安微、广东、浙江和本省有关剧种的戏曲专家、专业人员,以及本县龙潭村四平戏业余剧团的老艺人、演员共97人参加会议并汇报演出。1984年,龙潭村庶民戏业余剧团前往福州,为福建省文化局举办的“福建省四平腔学术讨论会”演出。至80年代末,屏南及周边地区就仅存龙潭村一个民间业余四平戏班,还在邻县偏僻山村流动演出。 到1992年,龙潭四平戏业余剧团全年演出仅约40场。剧团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1999年以来,屏南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多方筹资,积极抢救龙潭四平戏,使沉寂多年的龙潭四平戏业余剧团重新获得生机,2002年以来,龙潭四平戏业余剧团恢复了演出活动。基本内容:

 制品及作品等相关器具:

 传承谱系:

熙岭乡龙潭村,全村人口1080人,均为陈姓,据陈氏家谱记载,龙潭陈氏于明成化年间(1466-1487)迁龙潭村,其始祖为陈善,至第五世陈马朝,于嘉靖间始学四平唱曲,第六世陈志显、陈志现兄弟以后始演戏酬神。至清初陈姓兴盛,自筹戏班演出。清乾隆间陈姓戏班被邀到周边及外乡演出,而始备办戏衣、锣鼓乐器等行头。于是打出“开祥云”班名,并到临县古田、宁德演出。    自清中叶至清末民初,是龙潭四平戏最繁荣的时期。村里先后成立几个专业性质的戏班,有名的如老祥云、新祥云、赛祥云等,长年累月外出演出,往西沿古田、南平、闽清、尤溪、顺昌、邵武、光泽进入江西资溪等地,最远的曾抵达赣湘交界地区。往东经宁德,沿连江、罗源,霞浦、福安、柘荣、寿宁、福鼎进人浙江温州等地;往北,穿周宁,过政和、松溪、浦城直到江西弋阳地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