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资讯 > 正文
闽剧舞台上的闽商艺术形象
2016-04-05 07:45:27 来源:福建戏剧 责任编辑:郑思楠

  闽商能拼会赢、乐善好施的精神,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闽剧艺术家们根据他们的创业故事,编成闽剧剧本后搬上舞台,塑造出许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直接选取商场上的真人真事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出既像生活原型人物又不太相像的艺术形象。二是抓住传说故事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使之成为情节集中、故事连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一台好戏,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比传说中的人与事更生动更丰满,有的甚至超越原故事而跃上审美价值的层面。

  细细分析起来,闽剧舞台上的闽啇艺术形象,大约可分为这么几种类型——

   爱国爱乡型人物。

    最为典型的,当首推冒着生命危险引进番薯、拯救八闽饥荒的陈振龙。陈振龙(1543-1619年),系长乐青桥村人,出生于书香门第,20岁中秀才,后迁居福州台江达道铺,弃儒经商前往吕宋岛(今菲律宾)做生意。他看到当地人种植朱薯可当粮食,想起福建沿海旱涝无常、灾荒不断,就打算将薯种带回国内栽种,以解决饥荒问题。他不顾当地西班牙殖民政府严禁国宝薯种出境的禁令,在向当地土人请教种植之法后,冒险用高价向薯农购买薯藤,巧妙地将部分薯藤编入藤篮,另一部分装在竹筒中密封,用绳子系于船舷浮在海中,避过口岸检查,出海航行七天,到达福州后,便在达道铺陈厝沙帽池边试种并获成功,又在福建巡抚金学曾支持下加以推广,解决了全省粮食不足和年年饥荒问题。着名旅美剧作家洪可人依据史料记载,加上适当虚构编成闽剧传奇故事剧《金薯传奇》,核心人物就是陈振龙,其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比起史料记载要生动有趣得多。长乐市闽剧团将它搬上舞台后,经表演艺术家的演绎、塑造,陈振龙这个人物非常生动、形象,其爱国爱乡精神得到了极大宣扬。据统计,该剧在城乡演出几百场,至今仍然久演不衰,观众人数达15万多,参加福州市戏剧会演,还获得剧目大奖和多个单项奖。


  • [1]
  • [2]
  • [3]
  • [4]
  • [...]
  • [10]
  • 显示全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