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惠安南派布袋戏
2015-08-19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四)布内套下跨靠沿缝上两条腿

腿部以绸布包棉花扎成,脚趾部位缝上木雕靴、鞋,脚趾排呈八字,以适应古装戏戏迈开腿,走八字方步之需。经这四道制作和安装程序,外着戏服,一尊木偶人的舞台形象就立了起来。整个造型头、身、手、脚的比例,与人体相仿,即所谓"对像于人形也"。演员的手掌套入布内套,作为偶人的躯干。食指套入偶人的头部,大拇指撑着偶人的左臂,余三指并拢撑着偶人的右臂。演员利用布内套为拉扯、张驰,以及手指在套内的收、展、开、合、伸、曲、高、低,使得没有骨头的木偶人能演出骨骼感来,做出各种生活动作,以及舞蹈性较强的戏曲程度表演,既形似又神似,富有艺术表现力。因此,布袋戏演员有"起死回生"的独特本领,能给无知者以知觉,给无生命者以生命,把无情物有情化,正所谓是"掌中见灵魂"。

二、剧 目

南派布袋戏剧目可分为传统剧目与新编剧目两大类,传统剧目又分为六种:

(一)生旦戏:这类剧目的来源是早期“讲古”戏文之遗存,在表演上充分反映出深受梨园戏的影响。布袋戏在剧目上的特点是表演性强于、优于、先于其文学性,欣赏布袋戏不能草看案头剧本,而重在欣赏舞台表演,方能品尝其艺术韵味。如《弓鞋记》《锦裙记》《凤钗记》《金廷玉》《陈杏元》《苏友白》《后榜状元》《金魁星》《玉连环》《陈天赐巡按》《苏清风》《鸾鸯扇》。

(二)宫廷戏:来源于早期“讲古”戏文,具有重说不重唱的特点。在表演上深受傀儡戏的影响。如《哭人彘》《杨广篡位》《陈若霖斩皇子》《仁宗认母》《三审御妹》《太白和番》《三抄李府》。

(三)公案戏:来源于早期的“讲古”戏文,向来有“千斤道白四两曲”的戏谚。这类剧目源于“嘴白戏”范畴。如《审三如》《林文生告御状》《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审蟾蜍》《双包公》《双驸马》。

(四)武打戏:布袋戏由“讲古”为曲艺形式发展成戏剧形式后,发现木偶人在“短兵相见”的场合等,具有快捷、勇猛的表演特点。一是木偶人是虚构躯体,不知疲倦,经得了三番五次翻滚;二是真刀真枪、真来真去、拳打脚踢、不会出现舞台工伤事故。武打动作火爆。如《闹花灯》《闹淮安》《郭子仪打擂招亲》《徐鸣皋打擂》《三探金山寺》《三劫卢俊义》《汉中府》《女娲镜》《金漆柜》《平安南》《郭英投军》《满春园》《胡奎卖人头》《祁巧云替死》《孙翠娥替嫁》《狄青取旗》《活捉白菊花》《罗通扫北》。

(五)连台本戏:连台本戏有《三国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征西》《曰唐》《说岳》《大红袍》《小红袍》《封神榜》《粉妆楼》《万花楼》《梁山泊》(水浒)。

(六)小出戏:《田贵春》《许仙说谢》《分家》《三十九人》《扫秦》《武松打虎》《公子游》《打官家》《桃花搭渡》《界树争尸》《管甫送》《妗婆打》《大名府》《探牢》《留伞》《送书》

解放后,组建布袋戏剧团,创作产生了不少新编剧目,可分为四种:

(一)童话剧:《三个和尚》《狐狸建筑师》《中山狼》《龟兔赛跑》《狼来了》《拔萝卜》《两个猎人》《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炭翁》。

(二)现代剧:《智取威虎山》《奶头山》《东山战斗》《海上渔歌》《惠女新传》《夜闯珊瑚潭》《耕山姑娘》《张高谦》《焦裕禄》《欧阳海》《审椅子》《送肥记》

(三)神话剧:《大闹天宫》《洛阳桥》《白蛇传》《田螺姑娘》

(四)历史剧:《邱二娘》《银链礁》《燕青救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