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南词戏
2015-08-19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分页区域:福建省的闽北各县(市),闽南的漳州、闽西龙岩、长汀、沙县、将乐等周边县市。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南平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东南侧,东经117度12分至119度12分,北纬26度14分至28度02分之间,2.63万平方公里,占福建省总面积五分之一的闽北土地上,生活着以汉族为主,还有畲、回、满、壮、高山、蒙古、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300万人民,由南平市领辖延平一区、4个县级市、5个县。南平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17℃—19度。以丘陵地为主的山区地貌,主要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其中杉岭山脉的黄岗山主峰海拔2158米,是福建,也是东南大陆的最高山峰。南平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的竹乡,南方的林区,福建的粮仓,森林面积179万公顷,覆盖率68.3%,绿化程度达83.7,林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被誉为“绿色金库”,粮食年产180万吨,年向国家提供50万以上商品粮,水能资源巨大,河流176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水能蕴藏量达387万千瓦,居全省之首。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地903处,其中钽铌矿储量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闽北是福建沿海通往内地的交通枢纽,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天然植物园”——建瓯万木林。闽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名人辈出,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民族英雄李纲、《沧浪诗话》作者严羽、宋“婉约派”词宗柳永、“程门立雪”者游酢和杨时,“道南第二人”罗从彦,等等。

历史渊源:

南词戏,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从苏州传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原为滩簧小调,唱、白均用苏州“土官话”,以唱为主,间以说白。曲调有“大调”与“小调”两类,清中叶至民国期间,南词在南平得到了发展(1796—1820),成立的第一个班社叫“静逸轩”,参加者多是知识界人士与商人;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成立有“以成社”;清同治十年(1871年),南平天主教徒组织“三德堂”;清光绪年间(1875—1908),有“同乐轩”;民国5—35年(1916—1946年),又有“鹤鸣社”、“庚韵琴社”等组织,民国26年(1937年),顺昌县元坑洋坊农民自发组织“乐春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53年,在原有南词清唱的琴社基础上,南平成立第一个业余剧团,1960年2月,南平市创办了南词艺术学校,挖掘、整理、编印《南词音乐》作为教材,1964年,成立南平南词戏实验剧团。“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被解散,直至1981年5月恢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