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莆仙戏
2015-06-10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明代莆仙戏盛行,从发掘、收集的莆仙戏演出抄本看,除南戏流入之外,又大量移植,改编其他声腔的剧目。有《范蠡 献西施》(浣纱记)、《韩信》(千金记)、《潘必正》(玉 簪 记)、《商辂》(三元记)、《郑元和》(诱襦记)、《孟日红》(蔡花记)、《李彦贵》(卖水记)、《闵子骞》(芦花记)、《韩朋》(十义记)、《班超》(投笔记)、《王昭君》(和番 记)、《王允献貂蝉》(连环记)。

清代,莆仙戏更形繁荣,演出剧目丰富多彩,从清顺治间莆田杨梦鲤记载的戏联,可知当时演出的剧目有《目莲救母》、《王十朋》、《刘知远·咬脐打猎》、《将世隆·瑞兰走雨》、《杀狗劝夫·迎春牵狗》、《蔡伯喈》、《王祥》、《苏秦》、《姜诗》、《吕蒙正》、《高文举》、《班超》、《韩朋》、《朱弁》、《李彦贵》、《刘汉卿》、《韩国华》、《三省半》、《何文秀》、《裴舜卿》、《姜孟道》、《曹娥》、《苏武》、《潘葛》、《叶里》等。

辛亥革命后,京剧、闽剧等外来艺人到莆仙演出,对莆仙戏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当时吸收外来表演艺术的剧目有《伐子都》、《西汉》、《东汉》、《三国》、《隋唐》、《赵匡胤》、《水浒》、《粉妆楼》、《绿牡丹》、《封神榜》等大棚戏。

“五四”运动后,由于反帝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思想的广泛传播,莆仙戏舞台上也出现一批新剧目,如《敲齿换发》、《三十六送》、《猪哥阿旺》、《桂林生与全宝司》、《石脚桶》、《柴骨锥》、《卖画寻夫》、《缉私》、《爱莲错路》、《赌博误》、《用钱买父》、《多十五》、《白衣党》、《新生命》、《三女恋爱》、《恋爱经》、《自由结婚》、《阿忽布田》、《人民城市》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莆仙戏舞台上又创作出一批宣传抗日思想的剧目。如《斩浦龙》、《梁红玉》、《大义灭亲》、《群魔》、《马江小景》、《狼狗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当时编演反映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现代剧目有《铲除九霸天》、《彩虹万里》、《保家卫国》、《深仇快报》等。

更有意义的是,莆仙两县成立二个编剧小组,发掘收集莆仙戏遗产,截至1961年止,计征集、收购莆仙戏传统剧目五千多个,演出手抄本八千多册。现莆仙戏保留传统折子戏,有《琴挑》、《瑞兰走雨》、《百花亭》、《果老种瓜》、《千里送》、《春江》等,保留传统剧目有《米糷思妻》、《蒋世隆》、《叶李娘》、《朱弁回朝》、《王十朋苦妻》、《张协状元》、《王允献貂婵》、《刘智远》等。创作改编在全国有巨大影响的精品剧目有《团圆之后》、《春草闯堂》。

1963年后所有莆仙戏传统剧目遭到禁演,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莆仙两县长期征集、收购的五千多个剧目资料,八千多册演出手抄本全部被造反派送进造纸厂化浆。所幸的是省文化厅戏剧研究所曾拨专款雇人依样重抄复制,事前收藏省文化厅戏剧研究所资料室,使珍贵的莆仙戏文化遗产得以保存。

文化大革命后,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剧作家、艺术家们创作出大量的优秀剧目,有新编古代戏剧目,也有改编传统戏剧目和新编现代戏剧目,特别是新编历史剧剧目,在福建独树一帜,被有关专家称为闽派戏剧。共有三十几个剧目在省级以上会演中获得好奖,其中《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秋风辞》、《鸭子丑小传》、《江上行》分别荣获国家级最高奖,为古老的莆仙戏树立了一座丰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莆仙戏的民间职业剧团空前发展。珍藏在资料室和散落在民间的五千多个莆仙戏传统剧目又从不同渠道重新回流到现代舞台,经过改造的南戏遗响,也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发出了时代的新声。

莆仙戏现存剧目五千多个,剧目资料藏福建省艺术研究所资料室。1959年至1960年福建省文化局印有福建省传统剧目清单和剧目索引五册,可供查阅。索引非常详细,每个剧目都有内容简介,有的还分场分出介绍。阅读清单和索引,就可见莆仙戏五千多个传统剧目概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