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梨园戏
2015-06-10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1、“小梨园”剧目

《陈三》 即《陈三五娘》。目前发现最早的版本是藏于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和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明嘉靖丙寅刊刻的《荔镜记》及清顺治刊本《荔枝记》、光绪十年的《荔枝记》。剧团保存1951年由蔡尤本口述口述本《陈三》,上述版本情节大都归纳其中。

《刘智远》 《南词叙录》载《刘智远白兔记》,传本已佚。剧团存有1956年蔡尤本《刘智远》口述本,其情节较接近《古本戏曲丛刊》收集的富春堂刊本《新刻出像因注增补刘智远的白兔记》,该剧明显地保留了古朴的南戏表演风格。

富春堂刊本《新刻出像因注增补刘智远的白兔记》,该剧明显地保留了古朴的南戏表演风格。

《蒋世隆》 即《拜月亭》。《永乐大典》和《南词叙录》题为《王瑞兰闺怨拜月亭》。剧团存有蔡尤本、蔡维恭、洪棉司1956年的口述本《蒋世隆》,与明刊《风月锦囊》及《满天春》刊刻的有关唱念剧情基本相近。

《吕蒙正》 《永乐大典》题作《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南词叙录》题作《吕蒙正破窑记》。剧团1957年抄录蔡尤本《吕蒙正》口述本,尚有下南的叶恢景、许志仁、王武酒《吕蒙正》口述本,其中《煮粥》一折与明刊本《满天春》中的《蒙正冒雪归窑》一折基本相吻合。

《郭华》 据《南戏新证》考,南戏《王月英月下留鞋》剧本已佚,《九宫正始》收有曲文六支,二支题《郭华》,四支题《留鞋》,俱注“元传奇”。其中《留鞋》四支,与剧团保存的1957年蔡尤本《郭华》口述本中的《买胭脂》一出,几乎完整地保留下来。

《董永》 《九宫正始》等收有佚曲,题作《董秀才》或《遇仙》,注称元传奇。剧团保存1955年蔡尤本《董永》口述本,其故事情节与早期《董永传》及话本之前半部大体相同。剧中《摘花》、《出仙宫》、《皇都市》三折是其他剧种所无的独特情节

《高文举》 《南词叙录》录有此目,但已失佚。剧团1955年记录的蔡尤本《高文举》的口述本,故事情节不但与明传奇《高文举珍珠记》不同,且剧中主要人物性格亦迥然有别。《中国戏曲通史》认为:“梨园戏《高文举》的发现,可见南戏在闽南民间戏曲遗存的一斑……。”刘念兹先生则认为:“是南戏《高文举》的一种遗存。”

《朱弁》 明祁彪佳《曲品》载有《朱弁》一目,列入杂调,题作《破镜记》。1958年蔡尤本《朱弁》口述本中,保留了不少梨园戏、南音名曲,文词典雅,曲调优秀,代表了小梨园流派的文学风格。

此外,尚保存1955年蔡尤本《宋祁》、《杨文广》口述本,1956年蔡尤本口述及据旧抄本增补的《葛希谅》抄录本,1957年蔡尤本、刘仕鑑《韩国华》口述本,1956年蔡尤本《江中立》口述本等,及传统折子戏姚望铭《事久弄》口述本、施教恩、何淑敏《桃花搭渡》口述本、何淑敏《葛婆弄》口述本、黄礼卓《陈姑操琴》口述本、《打花鼓》、《辕门斩子》、《王昭君》、《崔杼》等。

2、“上路”剧目

《王魁》 剧团现存清代口述本二种和1955年何淑敏的口述本一种。此剧以谢桂英金刀自刎、手执金刀上路索命等处理,显然早于明代《焚香记》,与宋代张邦基的《待儿小名录拾遗》引《摭遗》所载基本一致。

《蔡伯喈》 《宋元旧篇》首列《赵贞女蔡二郎》。剧团现存1956年何淑敏口述本。该剧鞭挞蔡伯喈的“弃亲背妇”而非元高则诚《琶琶记》翻作的“全忠全孝”,保存了“实为戏文之首”的原貌。

《苏秦》 《宋元旧篇》有《苏秦衣锦还乡》一目,无传本。元末明初改自《冻苏秦》为《金印记》。剧团保存的由李小戆、李铭钳、何淑敏口述本于《金印记》相似,剧中《下山虎》曲文,出自《冻苏秦》。

《王十朋》 《宋元旧篇》载有《王十朋荆钗记》,无古本。剧团现存1955年何淑敏口述本,其内容于南戏四大传奇之首的《荆钗记》基本相同。

《孙荣》 即元末明初传奇《杀狗劝夫》。剧团现存1956年何淑敏口述本。

《朱文》 见徐渭《南戏叙录·宋元旧篇》《朱文太平钱》;《永乐大典》题作《朱文鬼赠太平钱》,仅存残曲三支。1953年剧团发现清代手抄残本三折,整理上演, 是为南戏轶篇,海内孤本。1992年龙彼得辑的《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其中《满天春》收有两折戏,与剧团保存口述本一脉相承。

《刘文龙》 《永乐大典》载有《刘文龙》一目,《南词叙录》作《刘文龙菱花镜》,剧本均佚。剧团保存1956年何淑敏口述本,亦为海内孤本。(JM-15)

此外,还保存有1955年何淑敏《苏英》口述本、《孟姜女》口述本,1956年何淑敏《姜孟道》口述本及《云英行》口述本,1956年何淑敏、李小戆《程鹏举》口述本,何淑敏、李华担《朱寿昌》口述本,1956年何淑敏等人《朱买臣》口述本,何淑敏《尹行义》口述本, 1963年据清抄本与李华担口述的口述本《八仙庆》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