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芗剧
2015-06-10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人民政府根据1951年5月政务院公布的“戏曲改革工作指示”,于同年夏天重新整合了“改良戏”和“歌仔戏”的队伍,剧种名称定名“芗剧”。邵江海被聘为漳州实验芗剧团的艺术指导,他先后在漳州艺校、龙溪地区芗剧团担任艺术指导,教出了一批批学生,为芗剧剧种的兴旺贡献他的艺术精华。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漳州市文化局和芗剧团落实“拨乱反正”的政策,派专业干部赴龙海丹宅接回邵江海,给予平反重新安

置,聘他担任该团艺术顾问。1980年夏天邵江海因病逝世,病重期间他把保存的所有资料分别献给福建省文化厅和漳州市芗剧团。漳州市文艺界为他举行隆重的出殡仪式。2004年在厦门举行的两岸歌仔戏——芗剧艺术节上,《邵江海》被搬上舞台展演,两岸艺术家共同纪念这位为开创芗剧事业贡献毕业精力的芗剧创始人。

2、林文祥(1912-1984)漳州市芗剧团艺术顾问,芗剧著名老艺人。出生于闽南晋江安海,8 岁时在家读过二年私塾,后因家贫辍学被寄养到厦门亲属家中,流落社会为码头上的小贩当跑腿帮工,自谋生路。20年代,厦门最早有局口街平和社台湾人组成的歌仔阵出现,林文祥向一位名叫黑根仔的鼓师拜师,先学锣鼓,从小锣打起,并时常随平和社歌仔阵参加迎神赛会活动,时12岁。

大约在1927-1928年间,林文祥在他的居住地“后岸街”(现在思明电影院后面的后壁巷)参加了新组成的号称亦乐轩的锣鼓阵,他把在平和社歌仔阵学来的技艺传给新伙伴,其中有新加入的邵江海。

在东南旅社台湾老板的鼎力支持下,从台湾请来歌仔戏师傅鸡鼻师仙学习了《欺贫废亲》、《姜诗进鲤》、《福州奇案》;向温红涂学习了《山伯英台》中的主唱段,并在出阵头娱乐中演唱了这些唱段,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山伯英台》中的滚仔哭调。亦乐轩由此从锣鼓阵演变成歌仔阵,亦乐轩也从自娱自乐的表演形式渐渐转向有简单的营业收入。林文祥继续向台湾艺人学习歌仔调、歌仔戏,其中有著名的卖药艺人矮仔宝,由此步入他终身的歌仔戏生涯。林文祥也因此而成为台湾歌仔戏传入闽南后的第一代演员、乐师,与他同期的尚有陈瑞祥、吴太山、跛仔王仲藩、龙发仔、简仔、黄仔传和邵江海。这批闽南最早的歌仔戏艺人后来为歌仔戏向同安、晋江、龙溪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