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芗剧
2015-06-10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基本内容:

芗剧基本内容分剧目、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班社、名老艺人六大类。

一、剧目分为改良戏与台湾歌仔戏两大类。改良戏以邵江海改编创作为主。时间1936—1950年间。

二、芗剧音乐

芗剧音乐由七大部份组成:①七字仔;②杂碎调;③哭调;④杂口念仔;⑤小调;⑥串仔曲(含吹牌);⑦锣鼓经介。以下分别概述:

1、七字仔:源于锦歌基本曲调“七字仔”(又名“四空仔”),传入台湾后受到“车鼓”与“采茶”的影响而形成,分为高、中、低不同腔韵,包括清板、流水板、快板、七字仔哭、七字仔连、七字仔 ,又有反管、中管、七字仔变等调性、调式的变化,是芗剧的两大声腔之一。

2、杂碎调:是台湾歌仔戏在闽南遭禁演时期,邵江海、林文祥等艺人在锦歌杂口念仔的基础上首创而来,成为“改良戏”的核心唱腔,由于它的产生和发展,充实丰富了歌仔戏音乐。它是芗剧唱腔中独具联曲功能又有板腔变化因素的一个声腔,传入台湾后,又称“都码调”,成为台湾歌仔戏声腔中用不可缺少的重要唱腔。

3、哭调:是从民间悲泣的哭韵中和习俗歌谣提炼出来的唱腔。是芗剧音乐独具地方特色的声腔,主要有“大哭调”“艋舟甲哭”“宜兰哭”“琼花哭”“运河哭”“锦歌大小哭”,还有走唱艺人为抬徕顾客沿街叫卖的“卖药哭”等。

4、杂口念仔:又称“台杂仔”,由“锦歌杂口念仔”衍变而成,由于旋律、节奏、速度比较灵活自由,曲体呈上下逗句式的结构,很适合芗剧唱腔中口念唱结合的叙事体裁。

5、小调:是芗剧音乐一层徇丽的外衣,大体上来自民歌、山歌、俚曲俗谣、流行曲以及锦歌、南词、高甲戏、汉剧、乱弹中的小曲。因其调性、调式、节奏、旋法、曲体变化繁复,对于表现剧情中的特定情绪,能起应有的作用和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小调的常用曲调有100多首。主要有“锦歌五空仔”、“大调”、 “信思仔”、“腔仔调”、“送哥调”、“望春风”、“思想枝”、“月台梦”、“雨伞韵”、“走路仔调”、“急忙忙”等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