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南派布袋戏
2015-06-10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二、剧 目

南派布袋戏剧目可分为传统剧目与新编剧目两大类,传统剧目又分为七种:

(一)生旦戏:这类剧目的来源,是早期“讲古”戏文之遗存,在表演上充分反映出深受梨园戏的影响。布袋戏在剧目上的特点是表演性强于、优于、先于其文学性,欣赏偶戏剧目不能单看案头剧本,而重在欣赏舞台表演,方能品尝其艺术韵味。如《孙翠娥替嫁》、《钱芳兰》、《欧阳珠枝》、《杏元和番》、《良玉私钗》、《失金印》、《十不全》、《金环记》、《苏友白》、《辨真假》、《宝塔记》、《金瓜巷》、《欧文忠》、《绣鞋记》、《春秋报》、《女娲镜》、《高奎假王球》、《女中魁》、《苏若兰晋京》、《弓鞋记》、《凤钗记》、《细春代嫁》、《水源海》、《阴阳会》。

(二)宫廷戏:来源于早期“讲古”戏文,具有重说不重唱的特点。它在表演上深受傀儡戏的影响。如《司马再兴复国》、《云常熊救驾》、《史受辉篡位》、《双招驸马》、《文英救驾》、《游东京城》、《败南阳关》、《大反定州》、《章子明劫法场》、《正德游大堂》、《害五学士》、《献美人计》、《刘德寿》、《毁隆仁祠》、《再兴逃难》、《道光斩子》。

(三)审场戏:来源于早期的“讲古”戏文,向来有“千斤道白,四两曲”的戏谚。这类剧目属于“嘴白戏”范畴,如《七尸八命》、《杀六命》、《包公案》、《李东假巡案》、《首级告状》、《李巧云替死》、《逢林含冤》、《金魁星》、《春生投水》、《审江魁》、《柏文联审亲生女》、《刁南楼》、《狄青闹洞房》、《玉杯记》、《富泉经商》、《海瑞审三如》、《双李雄》、《珠宝记》、《进长安》、《大闹越州》、《审问张差》。

(四)武打戏:布袋戏由“讲古”的曲艺形式发展成为戏剧形式后,发现木头人戏在“短兵相接”的场合里,具有快捷,勇猛的表演特点。一是木头人是虚构躯体,不知疲倦,经得了三番五次翻滚;二是真刀真枪,直来直去,拳打脚踢,不会出现舞台工伤事故(连斩数刀也不会致命),武打动作火爆。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不断锤炼,成为保留剧目。如《困白虎关》、《攻凤凰岭》、《攻剑峰山》、《杨文广征西》、《鸳鸯扇》、《高文玉》、《偷金牌》、《盗玉马》、《闹淮州》、《藏珍楼》、《潞安州》、《救秦琼》、《大白山》、《毛如虎》、《花芙蓉》、《天马山》、《瓦岗寨》、《岳雷扫北》、《五阴阵》、《三才阵》、《三盗透龙剑》、《活捉蔡天化》、《大闹天宫》、《罗通扫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