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表演艺术
布袋戏的行当角色仿照傀儡戏(提线木偶戏)的体制,分为生、旦、北(净)、杂四个角色,即布袋戏舞台表演上的四大支柱。“北”即戏曲行当中的净角。在布袋戏音乐体制中,有来自傀儡调的曲子,其中一类属“北”的曲调,它属于净角的唱腔。行当体制与音乐体制有其一致性的方面。布袋戏在角色行当上,存在着“南北合套”的情况。布袋戏的“北”,分有黑红北,多数是“竖眉戏”、“审场戏”的角色。“杂”的行当表现为相当杂,包括丑、末、仙道、神怪及动物形象等,但主要是丑。布袋戏的丑,有大头、臭头、浮肿、缺嘴等“四大柱”。
布袋戏传统剧目有一部分来源于梨园戏。这类剧目的角色行当,主要依梨园戏的体制划分,即按“七子班”的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
布袋戏是以“讲古说书”的曲艺形式发展而来,在表演艺术上受傀儡戏、梨园戏的影响,它依附于当地的戏曲声腔剧种,其行当角色体制属于傀儡戏、梨园戏的混合体。
制品及作品等相关器具:
一、 木偶头像雕刻
木偶头像是偶人造型的主要构件。一出布袋戏的筹演,第一道工序,就是依剧目文本的人物规定,为舞台形象设计与制作木偶头像。布袋戏传统的木偶头像,可分为6类,230多种,各种行当的偶头像品种丰富,名称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