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南派布袋戏
2015-06-10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六、戏棚(舞台)结构

(一 )传统戏台

布袋戏早期所用的戏台,是牌楼式的彩楼。以优质木材架设、雕制而成。它的形制是,宽三尺五寸,高四尺、深一尺五寸。整个构造由三个部件组成:一为上盖(或称顶篷),一为底座(或称下篷),一为四支柱子及后屏。最前头有一对龙柱,上雕攀柱龙,精雕细刻、油漆安金,与泉州庙宇建筑中庙前的大龙柱相似。前柱稍后有堂柱一对,支撑上盖。中门两侧为“交关屏”(或称加官屏),形成三个开间,“加官屏”的东、西侧设有左右门,门楣书有“出将”、“入相”字样。中门匾额书戏班的班名。顶篷还有楼座,设有左、中、右三门,与堂座的三门相对称。楼座的三门不是现实世界里的门户,而是拟作“天界”的神仙活动空间、或山岭之颠,供偶人“飞套”时跃入,上盖之顶还加设金瓦飞檐的“凌霄檐”作为装饰性的部件。这种传统戏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比例适当,很有空间感。因它是朱漆镶金,装饰工艺水平甚高,色彩绚丽,故称为彩楼。它的三个部件可分解,便于搬运及组装。其组装方式为:先用12根竹竿搭设一个“四角棚”的台架,台架高约四尺,使舞台面(走马板)适为坐式演员的坐高。然后对准中心位置,把整座牌楼依序固定搭设在台架上。

(二)立式戏台:

1954年,改用立式表演,即演员站立,便于走动表演,木偶人的舞台活动空间扩大了。舞台形制也改为立式,演员举手表演,仍然是“四角棚”,台宽加大到1.2丈至1.6丈,台高1.6米,台深为6尺。舞台的纵深感增强了,舞台前区为表演区,后区可置布景、道具,投影灯在天幕上映出云彩,颇具自然美。舞台立体感增强了,侧幕用单色、素色的景片垂挂,剧中人有侧幕出入,服饰多样的色彩可凸显出来。改用立式表演后,舞美设计趋向现代化,特别是灯光的艺术手段融入表演区,色与光的结合,使艺术气氛得到美化,木头人表演的创意性也大为增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