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闽剧
2015-06-08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六)演出团体

1、儒林班。最早的儒林班是曹学佺创办的洪塘儒林家班。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为甲辰年,洪塘儒林家班招收第一代弟子参加洪塘乡金山寺普度演出。后每逢“甲”年即相隔12年招收一代弟子参加洪塘普度演出。至民国23年(1934年),甲戌年招收第三十四代弟子。后因抗日战争,人员星散未再延续。明、清时,福州市郊各乡亦办有儒林班,但都是非营业性的。营业性儒林班在清光绪初年后才出现,最多时仅福州就有十七个班社。

2、平讲班。明末清初由福州方言区的民间歌舞小戏发展起来。早期班社名无考。清光绪年间,在福州地区有“宝发”、“旧仕梅”、“新仕梅”、“三仕梅”、“群乐天”、“大如意”等班。

3、江湖班。指外省,主要来于江西,流动到福州演出的班社。此类班社,明末时福州已有出现,但班名无考。清同治以后有“阿花”、“假刘”、“白老鼠”、“玉庚”等班。

4、徽班。清时福州能进入会馆戏台演出的,惟有徽班。其中最著名的“大吉升”、“祥升”、“三庆”三个班被称为“上三班”。另有“三连升”、“三连顺”、“三和顺”、“下洋”、“新下洋”、“三下洋”、“北路一”、“北路二”、“北路三”、“吉祥”、“凤凰台”等班社。

5、闽班。清季,儒林、江湖、平讲三类班社融汇为一后的班社,观众对应“徽班”称之为“闽班”。此后闽班就用以泛指闽剧班社,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闽班最多时仅福州就有40多个班社,其中最著名的,福州民众将之概括为“三乐(指‘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三个班社)一旗(‘旗’谐音‘奇’,指‘善传奇’班)二头羊(‘羊’福州方言谐音‘然’,指‘赛天然’、‘庆乐然’两个班社)”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国民党发动的内战,闽剧班社锐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仅余6个班社。

6、闽剧团(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市、宁德地区等福州方言区市县,以及南平市、三明市、尤溪县、顺昌县等市县纷纷组建市县属专业闽剧表演团体,最多时全省专业闽剧表演团体有20多个,是福建省各戏曲剧种中专业表演团体数最多,观众量最大的剧种。仅福州市属专业闽剧表演团体就有福州闽剧院一团、二团、三团、红旗剧团4个,近年来,由于电视音像、卡拉OK等文化娱乐业的急剧兴起,福州中小学中推广普通话时的偏颇,学生几乎无缘福州话等原因,专业闽剧表演团体演出面临强劲的挑战,演出市场萎缩,现福州市属专业闽剧表演团体仅余福州闽剧院一个。

歌舞小戏发展起来。早期班社名无考。清光绪年间,在福州地区有“宝发”、“旧仕梅”、“新仕梅”、“三仕梅”、“群乐天”、“大如意”等班。

3、江湖班。指外省,主要来于江西,流动到福州演出的班社。此类班社,明末时福州已有出现,但班名无考。清同治以后有“阿花”、“假刘”、“白老鼠”、“玉庚”等班。

4、徽班。清时福州能进入会馆戏台演出的,惟有徽班。其中最著名的“大吉升”、“祥升”、“三庆”三个班被称为“上三班”。另有“三连升”、“三连顺”、“三和顺”、“下洋”、“新下洋”、“三下洋”、“北路一”、“北路二”、“北路三”、“吉祥”、“凤凰台”等班社。

5、闽班。清季,儒林、江湖、平讲三类班社融汇为一后的班社,观众对应“徽班”称之为“闽班”。此后闽班就用以泛指闽剧班社,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闽班最多时仅福州就有40多个班社,其中最著名的,福州民众将之概括为“三乐(指‘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三个班社)一旗(‘旗’谐音‘奇’,指‘善传奇’班)二头羊(‘羊’福州方言谐音‘然’,指‘赛天然’、‘庆乐然’两个班社)”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国民党发动的内战,闽剧班社锐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仅余6个班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