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种类 > 正文
歌仔戏
2015-06-08 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濒危状况:

1、观众群体流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文化产品有更广泛和更高质量的要求。面对五花八门的大众文化,戏曲已经不再是艺术生活的主流。老厦门观众的流失,剧场歌仔戏无人问津,流年轻一代越来越疏远歌仔戏。再加上歌仔戏演员的收入与全市平均收入水平相比有相当差距,造成剧团演员人心惶惶,艺术人才流失严重。

2、方言的淡化。影响歌仔戏发展还有文化因素,闽南方言和闽南民俗是影响歌仔戏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闽南方言是歌仔戏赖以生存的基础,方言的流失是歌仔戏的灾难。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3、戏剧演出走上萧条。在台湾,随着工商业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歌舞及欧美文化的流行,使台湾的娱乐结构产生了新的分流。歌仔戏从六七十年代开始走向衰落,被迫退出了剧院,沦落在庙口野台演出。演出质量下降,观众急剧减少。到八十年代,台湾当局调整文化政策,增加文化投入;一批学者参与策划、研究、推动了歌仔戏的发展。于1992年,台湾成立第一个公办歌仔戏剧团“兰阳歌仔戏团”。1994年,官办“复兴剧校”设立“歌仔戏科”,培养歌仔戏人才。近年来,台湾李登辉、陈水扁鼓吹“台独文化”,把歌仔戏当作是“台湾共和国国剧”,利用歌仔戏到欧美展演的机会,鼓吹“歌仔戏是台湾本土文化的代表”。

在闽南,歌仔戏的衰落从八十代末开始。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化的进展,各种艺术崛起,西方文化挟带经济强势侵入,歌仔戏迅速从繁荣走向冷淡,面临观众减退的危机,在城市的生存空间逐渐消失,只好退入农村。歌仔戏的传承后继无人,演员、导演、编剧、音乐等人才断层很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年青人选择职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可以从事各种高于演员职业报酬的工作。一般年青人不愿从事戏曲表演,歌仔戏传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几年厦门、漳州艺校歌仔戏专业招生得遇到很大的困难,学生人数少,生源素质偏低。

另一个方面,歌仔戏专业剧团的定位不明确,剧团团部破烂不堪,演员的收入普遍偏低,造成人心惶惶,一批尖子演员离开了舞台,一批有成就的创作人员离开了剧团,对闽南歌仔戏是很大的损失。

如果我们对歌仔戏的传承不予重视,任其生死衰亡,不难想象,再过几十年后,厦门与台湾的歌仔戏交流就会发生困难。那种乡音给台胞带来的乡情,就可能化为乌有。歌仔戏也发挥不了争取台湾民心的特殊作用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