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资讯 > 正文
“戏痴”陈平与闽剧《招姐做新妇》
2016-04-05 07:45:27 责任编辑:郑思楠

 1940年,陈平独自入闽班四赛乐当演员。与张江水、黄奇惠、薛亦银、李铭轩等一起演戏,艺技大进。演出《一文钱》中的张兰英、《珍珠塔》中的彩屏、《灯花缘》中的林秀英等,都非常成功。当时年少身矮,全用踩跷。后来在《红鬃烈马》中饰王宝钏,用的是青衣行当,场场满座。

 1948年,他18岁,入新国风闽班作主演,在连台本戏《英雄泪》中饰武女罗秋痕、《斩香妃》中饰香妃,开始接触武戏。这些戏原是该班名艺人黄铭卿的看家戏。黄铭卿艺术全面,尤其《斩》剧中香妃的走步,比马夫翻滚还快。陈平看了演出,为其演技所吓倒,怕接演不下,想打退堂鼓。班中一个演员知道后,鼓励他暗中去学。他就深更半夜,独自起来练功,练出走步与一套武功,接演许多主要角色,毫不逊色。他还学会《雷公报》中的泼旦表演。于是,他的旦角艺术就比较全面了。文的、武的、青衣、花旦、小旦、彩旦,无一不会,而且很精。他不自满,闲时留心观摩前辈们演技,甚至其他艺术形式,如京剧、电影、舞蹈等技巧,吸收过来,加以变化运用。因此,他的表演,屡有新招,从不泥古。此时,抗战胜利,新国风班应邀,去台湾演出经年,陈平主演很多剧目,红遍台岛。1948年,闽班旧赛乐派人去台湾,与陈密商,假说母死,函促回榕,加入旧赛乐闽班为主演,直至福州解放。1952年10月,他随福建省闽剧代表队赴京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接触各兄弟省市剧种的精彩表演,开阔了视野,对戏改的信心更足。1953年,戏班改组为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陈平担任艺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为专职导演之一。

 1956年,文化部举办第二届戏曲讲习会。他被派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导演进修班。在讲习会上演出《招姐做新妇》。他把芭蕾舞的旋足尖、采茶舞的叠步、杂技的转身等动作,融入闽剧旦角程式化之中,受到了专家与同行的好评。

 1957年,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赴杭州、上海巡回演出。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曹孟浪先生找到剧团团长陈啸高,问道:“演招姐的陈平来了没有?”“来了。”“请他再演一场《招姐》,让我们上海观众饱饱眼福。”那年,陈平已改做导演三年了,但应上海热情观众的要求,他刮尽胡子,再次粉墨登台。那天晚上,台下坐满了京剧、黄梅戏、秦腔等各剧种名家。陈平刚上场,才喊一声:“走呀!”走脚尖舞,糟了!裙子没系紧脱落了。怎么办?要是青年演员临台一慌,就不能走或是要落幕了。富有演出经验的陈平,急中生智,在“达”“台”的介头中,他临时换个舞蹈画面。后台一声“达!”他暗地把裙子拉上来,在“台”的小锣声中,又塞紧裙腰,接着又走起舞步。一场即将发生的事故避免了,台下许多花旦演员为他担心捏了一把汗。但见舞台上陈平耍帕、戴花、拔鞋、照镜,舞蹈动作那么优美,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 [1]
  • [2]
  • [3]
  • [4]
  • [...]
  • [10]
  • 显示全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