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您所在的位置:戏曲频道> 戏曲资讯 > 正文
闽剧在上海(曲锋)
2016-04-05 07:45:27 庄伟国 来源:福建戏剧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闽剧,前身为“闽班”。上世纪20年代,闽班“新赛乐”、“三赛乐”和“新国风”先后赴沪演出,名扬沪上,誉满申江。

  1919年夏季,旅居上海的福州人庆龄,开设小有天茶馆,来榕聘请“新赛乐”前往上海演出,每月包银4000元,为期一月。

  当年“新赛乐” 强大,有闽剧“四大名旦”之一曾元藩、名旦林祯藩、着名小生石祥官、着名武生赵春官等。演出剧目有武戏《铁笼山》、《火烧连营》。全本戏有《紫玉钗》、《孟姜女》、《八美楼》及时装戏《阎瑞生》等,而且行头服装全新绣,乐队一律穿白色夏布长衫,浩浩荡荡,开赴上海,算是闽班第一次出省。

  到了上海,休息三天。演职员还到“天蟾舞台”观摩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乐师林家辉、导演郑明泉、剧师徐大荣三人,分别记住场数、化妆、剧中人物等。回榕后改编为闽剧,倾倒了福州观众。

  三天后,第一天开幕打炮戏是喜戏《对锦花》。64人上台,六天官、九路财神等,轰动当地京班。接演连台本戏《八美楼》。从头本“看花灯”起,连演数天,青少年旦角整齐挺秀,艳妆浓抹,相映交辉,博得好评。

  数天后,演《紫玉钗》,特等包厢满座。开戏时,全场肃然,欣赏着唱词音律,变看戏为听戏。在演奏美妙处,喝彩声、掌声雷动。

  十天之后,着名武生赵春官在时装戏《阎瑞生》中饰阎瑞生,在武行戏《铁笼山》中饰姜维。前者是京剧老戏,后者也是京戏移植的,惊动了京班。每场总有200多号京班行家来参观。看后,赞不绝口,称赵春官的威严架子“吾不如也!”

  1923年,福州海军将领、上海船政司司长刘冠南,特聘“三赛乐”赴沪公演,并假座“上孟渊”饭店举行演出招待会。由闽剧名家傅亿浓演唱《玉堂春》、《珍珠塔》、《薛仁贵》,还加演京剧《空城计》、《黄金台》等。刘冠南特制书有“闽剧博士”四字门楣彩(锦旗)相赠。于是将“闽班”改为“闽剧”,在民间流传,至1924年,郑振铎先生将《紫玉钗》剧本送商务出版社出版时,闽剧始见于文字。三赛乐在上海还演出《磨房产子》、《宝莲灯》均由傅亿浓饰李三娘和华岳三娘。演出期满,上海三山会馆乡亲欢送戏班返榕。


  • [1]
  • [2]
  • [3]
  • [4]
  • [...]
  • [10]
  • 显示全文
相关阅读